和鹅湖留别韵

昨夜雨声先作寒,朝来那复听鸣銮。
风前莫弄桓伊笛,日下应弹贡禹冠。
老去著书犹未晚,病中投绂始知难。
人传药石言盈耳,尚有囊中未试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鹅湖留别韵”是明代诗人吴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其内容、创作背景以及艺术特色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此文学作品的魅力及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地位。具体分析如下:

  1. 内容概述
  • 情感表达:诗中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自我反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坚持与反思。
  • 意境营造:整首诗采用了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如雨声、风前笛声、日下琴音等,构建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这首诗的创作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转型期,同时也是社会动荡和文化思想碰撞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常常借诗抒怀,反映了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时代精神。
  • 地理背景:鹅湖,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历史上以其秀美的山水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著称。吴俨作为当时文人,很可能在此地与友人相聚,共同吟诗作画,因此其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气息。
  1. 艺术特色
  • 语言运用:吴俨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使用“昨夜雨声”、“朝来那复听鸣銮”等句子,不仅形象生动,还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变化。
  • 意象创造:诗中的意象如“桓伊笛”、“贡禹冠”等,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巧妙运用。
  • 情感转折:诗中的情感转折处理得当,从一开始的宁静美好到后来的忧虑不安,再到最后的沉思与顿悟,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起伏跌宕,使得整首诗更加耐人寻味。

《和鹅湖留别韵》作为吴俨的代表作之一,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扇通往古人心灵世界的大门。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解读,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还能体会到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