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声先作寒,朝来那复听鸣銮。
风前莫弄桓伊笛,日下应弹贡禹冠。
老去著书犹未晚,病中投绂始知难。
人传药石言盈耳,尚有囊中未试丹。
这首诗《和鹅湖留别韵》,作者吴俨,是明代诗人。诗中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深情,也透露出作者自身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 昨夜雨声先作寒
- 昨夜:时间的设定指向了某个特定的夜晚,可能是在朋友告别之前的一个宁静之夜,雨声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友人与自己情感的桥梁。
- 雨声:自然界的声音常常被用来表达人的情感。在这里,雨声可能象征着某种凄凉或萧瑟的氛围,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愁绪。
- 先作寒:这里的“寒”字可能不仅仅指天气变冷,更多的是一种心境的变化。它反映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一种从温暖到寒冷的情感转变。
- 朝来那复听鸣銮
- 朝来:早晨的到来,暗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但同时也意味着与友人的分别即将来临。
- 那复听鸣銮: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往日繁华时光的回忆与现在的哀伤。鸣銮(即鸣钟,古代帝王出行时所击之铃)的比喻,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和失落。
- 风前莫弄桓伊笛
- 风前:指的是风中的风前,可能是在一个清新而有些凉意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往往让人更能感受到自然的变化。
- 弄桓伊笛:桓伊是古代一位擅长音乐的音乐家,这里的笛子象征着音乐与和谐,而“弄”则传达了一种轻拨或演奏的动作,但在这里却带有一种不协调或是刻意为之的感觉。
- 日下应弹贡禹冠
- 日下:太阳落下的地方,通常代表着一天的结束,也可能是作者感到疲倦或是需要休息的信号。
- 应弹贡禹冠:贡禹是汉代的一位官员,他以正直著称。这里用贡禹的帽子作为比喻,可能意味着面对困境或挑战时的坚定或无奈。
- 老去著书犹未晚
- 老去:年龄的增长,通常伴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增加。在这里,“著书”可能不仅仅是为了学术上的追求,更可能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回应。
- 犹未晚:表示尽管年纪已大,但仍然有时间和机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里的“犹未晚”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使岁月不再年轻,仍有追求和奋斗的空间。
- 病中投绂始知难
- 病中:身体不适,可能意味着健康问题或生活中的困扰。
- 投绂:绂是古代系印的丝带,投绂则是指放下官职,辞去职务。这里的“投绂”可能象征着放下世俗的包袱,回归到更加简单和纯粹的生活状态。
- 人传药石言盈耳
- 人传:人们之间的相互传说或传播,表明这个消息或观念已经广为人知。
- 药石:这里可能指的是中医常用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如中药、针灸等。这些传统的医疗方式可能代表了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自然疗法的依赖。
- 尚有囊中未试丹
- 尚有:表示仍然存在,尚未实现或完成。
- 囊中:通常指口袋里,这里可能隐喻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这里的“未试丹”可能意味着虽然有所准备或者有一些想法,但还没有实际去尝试或应用。
这首诗《和鹅湖留别韵》通过描绘与友人别离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艺术上的佳作,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反思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