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 · 野祠

鸳瓦霜凋野蔓疏。澹烟黄叶女郎祠。玉貌花钿秋雨洗,半模糊。
古案神灯翻堕鼠,短墙瘿树惯栖乌。客去钟残山月白,一僧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纳兰性德的《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是一首描写离恨的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字容若,清代著名词人,其词风清丽婉约,尤以写景和抒情见长。纳兰性德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他的词作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2. 诗词原文

上阕:
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
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下阕:
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1.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灯前醉不醒”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深夜酒后无法自拔的迷茫与痛苦。通过“一霎”二字,诗人传达了一种瞬息万变的感情状态,既表达了短暂的欢愉,也隐含着更深的失落与哀愁。此词还反映了一种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感受,以及对现实与梦境界限模糊的恐惧。

  2. 语言技巧:纳兰性德在《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中运用浅显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使得整首词既易懂又富有感染力。例如,“月淡云窗外雨”,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夜晚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环境中。

  3. 文化背景与影响:《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代初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文化思潮交汇融合。纳兰性德的词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不仅是一首艺术成就极高的词作,也是研究清代文人情感世界、社会背景与文化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情感生活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