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漫兴

赋忆兰成百感生,曩来踪迹总营营。
晚菘早韭寻常味,椎髻蓬头自在行。
素业河边惟半亩,故人天上有双旌。
闭门幸谢尘中客,二仲频来犬不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小园漫兴》是明代诗人孙承恩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诗人简介
  • 孙承恩,字贞父(甫),号毅斋,华亭人,明代著名文人,曾担任礼部尚书等职。
  • 他的生平经历颇为复杂,正德六年中进士后,因不愿遵循皇帝旨意而辞去官职,归隐山林,其文学作品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1. 诗歌原文
    小圃闭深春,居闲适性真。
    治蔬思抱瓮,尝笋欲开尊。
    老矣无高兴,稀哉几故人。
    林泉聊尔已,不复问朝绅。

  2. 诗歌鉴赏

  • 艺术特点:《小园漫兴》以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通过“小圃”、“深春”等词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 主题思想: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以及对于人生百态的淡然处之。
  1. 文化背景
  • 明代时期,文人墨客多有隐逸之风,孙承恩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文化背景下的文人情怀。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状态,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风貌。
  1. 后世影响
  • 尽管孙承恩的一生充满了曲折,但他的诗歌却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后世读者的喜爱和推崇。许多现代研究者在探讨中国古代诗歌时,也会提及孙承恩的作品。

《小园漫兴》作为孙承恩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文人生活与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研究,人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