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次春云亭韵

飞阁层楼照眼明,回廊禅室诵经声。
松阴幢影覆台殿,枝上野禽时一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中次春云亭韵》是清朝文学家六十七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原文
    飞阁层楼照眼明,回廊禅室诵经声。
    松阴幢影覆台殿,枝上野禽时一鸣。

  2. 译文:在高高的阁楼中仰望,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回廊中的禅室之中,传来诵读经文的声音。松树的阴影投在台殿之上,枝头上的野鸟时常发出叫声。

  3. 注释

  • 飞阁层楼:描述建筑的华丽与高耸。
  • 回廊禅室:回廊是曲折的走廊,禅室为佛教修行之地。
  • 诵经声:指佛教徒念诵经文的声音。
  • 松阴:即松树的阴影。
  • 幢影:这里指的是佛寺中供奉佛像或菩萨像的柱子。
  • 台殿:台指台阶,殿是佛殿。
  • 枝上野禽:指栖息在树枝上的小鸟。
  1. 创作背景
    六十七(满洲人,字居鲁),曾由中书历官给事中,并出巡台湾。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有《游外诗草》、《台阳杂咏》、《台海番社播风图考》等作品传世。

  2. 赏析
    此诗以其简洁明了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独特感知。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诗人不仅传达了视觉美,还巧妙地运用声音元素(如“诵经声”)来增强诗的深度和内涵。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六十七作为清代文人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能力。

《梦中次春云亭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六十七文学造诣和文化修养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