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垂钓

池头衰柳尚依依,绿暗红疏出钓矶。
新落叶边人影隔,旧牵纶处藻茎稀。
青山伴我闲窥饵,白鹭何心坐忘饥。
莫道晚秋鲜鲫少,寒江更有绿蓑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秋垂钓》是清代诗人牛焘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也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哲理的思考。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池头衰柳尚依依,绿暗红疏出钓矶。
    新落叶边人影隔,旧牵纶处藻茎稀。
    青山伴我闲窥饵,白鹭何心坐忘饥。
    莫道晚秋鲜鲫少,寒江更有绿蓑衣。

  2. 诗歌翻译
    在池头的垂柳依然茂盛,绿叶与残阳交织着秋意;
    新落的叶子在水边显得稀疏,鱼儿的影子时隐时现于水面。
    曾经牵线的钓点,现在只剩下稀疏的藻草;
    青山陪伴着我静静地观望鱼饵,但白鹭却无心等待食物。
    别以为晚秋鲫鱼就稀少,在寒冷的江面上,还有人穿着绿色的衣服。

  3.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晚秋垂钓》采用了典型的意象描写手法,通过对池中垂钓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哲思的秋日画面。诗中的“池头衰柳”、“绿暗红疏”等词汇,不仅形象地勾勒出了秋天的自然景观,还隐含了诗人对生命流转、岁月更迭的深刻感悟。
  • 主题思想:此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通过对垂钓者孤独身影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诗中的“白鹭何心坐忘饥”,表达了诗人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超然态度。
  • 情感表达: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诗中的“莫道晚秋鲜鲫少”,既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豁达接受。

牛焘《晚秋垂钓》不仅具有浓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意义和人生启示。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歌颂,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深邃的思想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