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李咏萸

三年别况两心知,南北分驰有梦随。
万里秋风闻雁信,孤灯夜雨坐狐疑。
蒙阳逆旅频增恨,楚水帆樯又系思。
毕竟足音来不远,相逢把酒定何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牛焘的《怀李咏萸》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背景、内容及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牛焘,字涵万,丽江人,拔贡生,曾历任镇沅、安宁、邓川、罗平教官,有《寄秋轩稿》。咸、同之乱时避于山洞中,抱琴而死。
  • 作品特点:牛焘的作品以抒情见长,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
  1. 诗歌原文
  • 原文:三年别况两心知,南北分驰有梦随。万里秋风闻雁信,孤灯夜雨坐狐疑。蒙阳逆旅频增恨,楚水帆樯又系思。毕竟足音来不远,相逢把酒定何时。
  • 翻译:与朋友分别已经三年,我们的心意依然相通。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彼此都在梦中相见。秋风万里,传来远方的消息,孤灯独守,夜晚的雨声让人心生狐疑。在蒙阳的旅馆里,我不断增加对你的思念;楚江上的船只,又让我牵挂起你的身影。不知你的脚声何时能到来,我们能否重逢共饮一壶美酒?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离别的痛苦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动人的哀愁。
  • 意象运用:诗中的“秋风”、“雁信”、“孤灯”等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
  • 结构布局:全诗分为四句,前两句写离情别绪,后两句写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整体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
  1. 历史影响
  • 作品收录:《怀李咏萸》被收录于牛焘的《寄秋轩稿》中,这部作品不仅是牛焘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文人诗歌创作的一种反映。
  • 后世评价:这首诗因其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在后世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1. 文化价值
  • 诗歌鉴赏:《怀李咏萸》不仅是牛焘个人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文化传承:这首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友等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怀李咏萸》是牛焘对友情深切的怀念之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后人研究和欣赏的对象。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了解这首诗不仅能增进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了解,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