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龙洞

石床岩溜古杉松,帝子来游此寄踪。
身世何缘投万里,风尘到处怨三丰。
秋高怕唳云中鹤,霜落愁闻月下钟。
叹息骊珠久离握,何曾安稳作眠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眠龙洞》——探寻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牛焘,这位清朝的拔贡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眼光,创作了《眠龙洞》。这部作品不仅是他对家乡丽江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深刻反思。

《眠龙洞》,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帝王游览时的意境,也象征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眠龙洞》的原文,是一首描绘丽江石床岩溜古杉松等自然景观的诗篇,通过对秋高、云中鹤、霜落、月下钟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幅如梦如幻的自然山水画卷。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更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映射出人的命运和历史的变迁。“秋高怕唳云中鹤,霜落愁闻月下钟”这两句,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作者对过往时代的深深眷恋和无奈。

在解读《眠龙洞》时,我们不禁会思考:诗人为何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感慨?这种感慨又源自何处?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需要我们对诗歌本身的深入剖析,还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

《眠龙洞》作为牛焘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情感和人生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