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典史祠

斗大孤城扼暨阳,留将遗发见高皇。
惨罗雀鼠充军食,尽化沙虫吊国殇。
此日冠裳新俎豆,当年竹木旧戈枪。
阴风萧飒栖霞寺,毅魄常存振大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阎典史祠》是清代王家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该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阎典史祠》的作者王家枚,字吉丞,是一位工于诗词并兼擅考据的南菁书院高才生。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未能成功,转而以纳赀的方式成为内阁中书,后改任主事等职,但最终因咯血症去世。王家枚的作品包括多卷的文集和诗集,如《国朝汉学师承记》、《晋书集注》等。这些作品显示了王家枚在文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广泛研究。

  2. 诗歌原文与鉴赏:王家枚的《阎典史祠》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阎典史英勇抵抗外敌、壮烈牺牲的情景。诗中“斗大孤城扼暨阳”,形象地勾勒出一座孤立无援的城池以及其中的悲壮氛围;“留将遗发见高皇”,则表达了对英雄不朽事迹的敬仰和对其遗志的传承。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实而富有力度,充分展现了王家枚作为文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表现力。

  3. 历史背景与社会影响:阎典史作为县属小官,虽职位卑微,却组织军民据守一县,与清军血战近三个月,最终壮烈牺牲。这首诗不仅歌颂了阎典史的崇高气节,也斥责了敌人的暴行。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和鲜明的历史事件描绘,使得《阎典史祠》不仅是文学作品,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阎典史祠》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意义,通过对阎典史英勇事迹的描述,展现了民族英雄的精神风貌,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不屈不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