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兄

梅花春信远相闻,别意远如落絮纷。
山隔螺痕频有梦,江涵雁影记初分。
裁笺只觉言难尽,学咏何由思不群。
此日高堂应慰藉,遥听百里颂神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兄》是清代诗人方荫华为纪念其亡兄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方荫华,字季娴,为清江苏武进人。他在与夫唱和时被称为佳话,且有《双清阁诗》传世。方荫华的诗作在清代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 诗词原文:梅花春信远相闻,别意远如落絮纷。山隔螺痕频有梦,江涵雁影记初分。裁笺祇觉言难尽,学咏何由思不群。此日高堂应慰藉,遥听百里颂神君。
  3. 创作背景:《忆兄》的创作背景反映了诗人与亡兄之间的深情厚谊及对亡兄的怀念。方荫华在诗中表达了对亡兄深深的思念和对其生前点滴的回忆,展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个人修养。
  4. 艺术特色:从艺术手法来看,方荫华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来表达对亡兄的深切缅怀。他通过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亡兄人格的崇敬与哀思。
  5. 文学价值:《忆兄》作为一首七言律诗,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文学成就,还反映了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责任感。方荫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研究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6. 读者反响: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受到后世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许多现代读者也会被这首诗所感动,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人生哲理。

《忆兄》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艺术精湛的诗歌,还是一个关于家族记忆、个人情感与文化传承的话题讨论的起点。它让后人能够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情感世界,也启发人们去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