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再至濂泉

海月渐蔼空,斜注一峰凸。
霜缟披山肩,其趾列积铁。
夜泉触耳寒,发我游兴热。
径转嘉树阴,茧步到山裂。
水帘月半垂,帘动映澄澈。
背树坐莓苔,暗摸辨古碣。
移时月当顶,穹林地成雪。
栖鸟忽翻枝,散花空际撇。
零乱满衣裾,亭亭自莹洁。
俄觉蔽浮云,纷纷扑地灭。
揽之不盈手,飘堕玉环缺。
三五阙珠龟,疑有蟾蜍窃。
岂其朏魄影,天晴还未列。
秉阴窍山川,和光不能泄。
人生类此境,久要匪易结。
好景亦长明,散去使心折。
梦入露气清,惟闻歌一阕。
瑶台落步虚,底事匆匆别。
酌酒条尘虑,隐映泉幽咽。
引指飞一光,太虚无点缀。
三叹觅回踪,兀然见屹𡿖。
遥待转重轮,山花已如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再至濂泉》是一首由清朝王文诰创作的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简介
  • 王文诰(1653年-1724年),字仲宣,号南云,江苏吴县人。清朝初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官至礼部尚书。其作品广泛涉及诗歌、散文、历史等多个领域,尤以诗词见长,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和后世学者的研究赞誉。
  1. 诗歌原文
    海月渐蔼空,斜注一峰凸。霜缟披山肩,其趾列积铁。夜泉触耳寒,发我游兴热。径转嘉树阴,茧步到山裂。水帘月半垂,帘动映澄澈。背树坐莓苔,暗想旧游地。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象。月光下的湖面、山峰和树木,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之中。
  • 情感丰富: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在寂静的夜晚,泉水的清凉和月光的柔和,激发了诗人内心的激情与灵感。
  • 语言精炼:王文诰的诗词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音乐美。诗句如“水帘月半垂,帘动映澄澈”,不仅描绘了景物的美,也传达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情感。

《月夜再至濂泉》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的心灵,让读者能够在品味古人智慧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