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观

身置烟霄上,扶藜一叩扃。
云流藏殿阁,树老断青冥。
坐石双旌合,看花数骑停。
谁怜栖遁处,吹角不堪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横山观》是清朝诗人王又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王又旦,清陕西合阳人,字幼华,号黄湄。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间曾任职湖北潜江,工于诗歌,兼综唐宋之长。卒于官,享年五十一岁。
  2. 诗句原文:身置烟霄上,扶藜一叩扃。云流藏殿阁,树老断青冥。坐石双旌合,看花数骑停。谁怜栖遁处,吹角不堪听。
  3. 诗意解读: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身置烟霄上”暗示了一种超脱尘世、高远的境界;”扶藜一叩扃”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一种渴望,希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静谧之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4. 作品背景:创作于清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为《横山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诗人王又旦通过自己的笔触,将这一时代的风貌和情感融入诗中。
  5. 艺术价值:《横山观》作为王又旦的作品,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技巧,也代表了清代诗歌的一个高峰,对于研究清代诗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这首诗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横山观》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