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别山同毛子霞朱悔人江非诺魏师聃

石路层城外,空亭落照间。
导江传《禹贡》,对岸指吴关。
地坼洲前树,天青雨后山。
招寻成久客,楚月几回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大别山》(又名:登大别山)是一篇散文,作者是朱自清。这篇文章写于1930年夏初,当时作者从浙江绍兴到北京清华大学中文系进修中国文学课程。文章通过对大别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关注。

文章开头描绘了大别山的壮丽景色,如“山高水远,云深雾重,日出东方”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大别山的敬畏之情。接着,作者通过描绘大别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植被特点,进一步展示了大别山的自然景观。

文章还通过描述人们在大别山中的活动,如“登山、采药、打猎、捕鱼、烧柴”,展现了大别山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劳动场景。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大别山地区的风土人情,也揭示了作者对于当地人民的关怀和同情。

在文章中,作者还提到了许多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毛泽东、刘志丹等,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形象为大别山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内涵。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革命事业的关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登大别山》这篇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大别山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崇敬,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革命事业的关注和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