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行感事

酒入愁肠恰半升,东郊林下杖枯藤。
心随夜半移枝鹊,身似门前饭粥僧。
绿树饱酣山径雨,东风初泮大河冰。
独怜亭尉今皆醉,不敢寻春过灞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郊行感事》是清代诗人王又旦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王又旦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东郊林下景象,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感慨和忧虑。

从诗歌本身来看,《郊行感事》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诗中的“酒入愁肠恰半升,东郊林下杖枯藤”等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林下行走时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颇为常见,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在艺术手法上,《郊行感事》运用了多种技巧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诗人可能使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多层。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郊行感事》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诗中提到了“到处戈矛起,幽居也隐忧”,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的担忧。诗人的这种关注不仅局限于个人命运,更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的安危,体现了他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理解。

《郊行感事》作为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不仅展现了王又旦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刻的时代思考。这首诗不仅是王又旦文学作品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