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穷愁只著书,幽栖风物近何如?
断云疏雨吴王岘,竹瓦临江十尺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不畏穷愁只著书,幽栖风物近何如?
断云疏雨吴王岘,竹瓦临江十尺庐。
《怀顾黄公》是清朝诗人王又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怀顾黄公》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知识追求和清高品格的向往。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王又旦(1632-1701),字幼华,号黄湄,陕西合阳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康熙间知湖北潜江。他工诗,善于继承唐宋诗歌的长处,作品多有流传。王又旦去世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他的生平和政治生涯,反映了其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才华。
诗词原文:
不畏穷愁只著书,幽栖风物近何如?
断云疏雨吴王岘,竹瓦临江十尺庐。
诗词注释:
作品赏析:《怀顾黄公》这首诗以其朴素的语言和深厚的内涵,展现了王又旦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志趣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写作背景:尽管王又旦的生平资料不多,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窥见,他的生活可能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正是这种经历,让他更加珍视知识和学问的力量,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怀顾黄公》不仅是王又旦个人的诗歌创作,更是其精神面貌的体现。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真知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怀顾黄公》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