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听松风万壑雷,披衣携杖步崔嵬。
地中红日深更见,天外仙霞横海来。
绝顶高寒历冰雪,前朝封禅认莓苔。
磨崖细读开元字,却笑秦皇空霸才。
岱顶观日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岱顶观日出》:登泰山之巅,赏日出之美
《岱顶观日出》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阮元创作的诗歌。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泰山之巅观赏日出的壮阔场景,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诗中“蒙阴二百里,岳起地势仰”描述了泰山之巍峨和其高耸入云的景象。“行行过徂徕,岩岩入高望”则形象地刻画了一条通往山顶的道路,途经曲折,直至达到一个高瞻远瞩的高度。
在“仲秋日当午,将登气先壮”一节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登上泰山顶峰时的期待与激动之情。这里不仅体现了时间的变化,也暗示了泰山日出的独特魅力,为下文的壮丽景象做了铺垫。
诗中详细地描绘了泰山日出时的自然景观,如“绝壁松倒垂,雕鹗不及掠”、“群峰无定向”等,生动地展现了泰山日出的雄浑气势。“何由湿苍翠,白云日相养”进一步强调了泰山日出的宁静与神圣。
“石磴十八重,直立无可傍”展示了攀登泰山时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同时也反映了登山者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前踵接后顶,志敛畴敢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目标的追求和对困难的超越。
诗的最后一节,“及其登天门,万里詄荡荡。半点梁父烟,一线汶河涨”,通过对天文现象的描述,展现了泰山日出的壮阔与美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岱顶观日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这首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泰山日出的壮丽,也启发人们去探索自然、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