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一日雨

乍可秋情隔夜生,风初拂拂雨初清。
似将几点芭蕉上,绘出虚堂一种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立秋后一日雨》是宋代诗人韩淲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 作者简介: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宋信州上饶人。他清高绝俗,一生一意以吟咏为事,与赵蕃号章泉者并称,时有“二泉”之誉。韩淲曾入仕,但不久便归隐山林,其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2.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
    秋来便觉雨萧萧,凉入西风百虑消。
    夜静竹窗声自起,昼闲松院影长摇。
    苦无车马能来往,却有樵渔破寂寥。
    涧水已添流渐远,市尘浑不过浮桥。
  • 诗意解析
  • 首联:描述了立秋后的第一场雨,带来萧瑟的秋风和清凉的气息,使人的烦忧消散。
  • 颔联: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竹林中的声音随风飘起,松树的影子在院子里摇曳生姿。
  • 颈联:表达了一种对外界世界的无奈,因为没有交通工具来往,只能见到辛勤的渔夫和樵夫打破了这份宁静。
  • 尾联:描写了溪水渐渐流远,市尘也不过是过路的桥。这里的市尘,不仅指市井中的尘土,也暗含世事的纷扰与繁华。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韩淲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致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能够在欣赏景色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变化。
  • 意象生动:诗歌中的许多意象,如“雨”、“松院”、“涧水”等,都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美感。
  • 语言风格:韩淲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又不失深意,体现了他的诗歌风格“诚斋体”,即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
  1. 文化背景
  • 宋代诗歌特点:宋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文人墨客们在诗歌形式、内容及表达手法上都有新的突破。韩淲的诗歌正是这一时代特征的体现。
  • 文人情怀:宋代文人普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审美追求,他们在作品中常常展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社会影响
  • 历史地位:韩淲虽然生前未有太大的名声,但其作品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尤其是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影响了无数后来的文人。
  • 后世评价:杨万里曾评价韩淲的诗歌:“韩公之诗,虽未工而语新意奇。”这句话表明了杨万里对韩淲诗歌的高度认可与赞赏。

《立秋后一日雨》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韩淲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宋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