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羁怀渺渺春,春归欲挽重伤神。
江湖满地愁孤客,花雨高寒梦故人。
慷慨论交逾骨肉,艰难时事况风尘。
忧伤莫道儒冠误,浩荡乾坤未死身。
归泛明湖宿汇泉寺感寄故人
介绍
《归泛明湖宿汇泉寺感寄故人》是清朝诗人王鹄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情怀念,也反映了作者在艰难时世中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诗歌原文:
郁郁羁怀渺渺春,春归欲挽重伤神。
江湖满地愁孤客,花雨高寒梦故人。
慷慨论交逾骨肉,艰难时事况风尘。
忧伤莫道儒冠误,浩荡乾坤未死身。诗歌翻译:
春天的忧愁缠绕着我的羁旅之心,春天的离去让我感到悲伤和无力。
孤独地行走在茫茫的江湖之上,每走一步都感到无尽的寂寞与痛苦。
就像在寒冷的高山上感受到细雨的花雨一样,我在梦中常常想念远方的朋友。
虽然我们曾肝胆相照,但世事艰难,我们依然要面对风雨和尘世的纷扰。
不要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广阔的天地中,仍有无数机会等待我们去争取。诗歌鉴赏:
此诗开头两句“郁郁羁怀渺渺春,春归欲挽重伤神”,通过春天的景色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失落。春天本应充满生机与活力,然而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悲伤,仿佛春天本身也想挽回自己的逝去,这无疑加重了诗人心中的伤痛。
中间两句“江湖满地愁孤客,花雨高寒梦故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孤独漂泊、思念故人的情感。诗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满是江湖的地方,四周都是愁苦的游子,这种孤独感让他更加思念那些远在故土的朋友。
结尾两句“慷慨论交逾骨肉,艰难时事况风尘”,则是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慷慨激昂的态度,以及对于时事的深刻感悟。尽管身处风尘之中,但诗人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
诗歌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朝晚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有忧国忧民之慨。王鹄作为一位文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情操。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上。首先,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其次,诗歌的结构紧凑严谨,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再次,诗歌语言简练而不失韵味,既符合古典诗词的审美特点,又展现了诗人的卓越才华。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王鹄个人的抒情之作,也是清代文人对时代风云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史和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归泛明湖宿汇泉寺感寄故人》是一首充满情感、艺术性和时代特色的诗歌作品。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也表达了他对时事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不仅值得欣赏和品味,更应该被广泛传播和学习,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