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见卜魁城

一片沙昏数尺墙,断埤烟景亦苍苍。
怪来战马防秋地,说是书生送老乡。
五十三亭燕树隔,六千余里楚天长。
劳肩息后寻诗料,雁月笳风拾满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见卜魁城》是一首清代诗人方式济创作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一片沙昏数尺墙,断埤烟景亦苍苍。怪来战马防秋地,说是书生送老乡。五十三亭燕树隔,六千余里楚天长。劳肩息后寻诗料,雁月笳风拾满囊”。

“一片沙昏数尺墙”,描绘了一片荒凉的场景,沙地昏暗,几丈高的城墙在断壁残垣中显得格外凄凉。这种描绘让人感受到战争之后的荒芜与悲凉。接下来,“怪来战马防秋地”,可能指此地曾是军事重地,用于防御秋收季节的战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战争前后的景象,突出了战争对环境的破坏。

第三句“说是书生送老乡”,透露出诗人在这片战场上看到了书生们送别乡人的情景。这种描写增加了诗歌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同情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接下来的诗句“五十三亭燕树隔,六千余里楚天长”,继续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景象,五十三座亭子和远处的燕树相隔,而他们身处的距离超过六千里,展现了一种遥远和孤独感。

最后两句“劳肩息后寻诗料,雁月笳风拾满囊”表达了诗人在战后的闲暇时光,寻找灵感、写作的心情。他收集了满袋的书香,可能是在整理或创作诗词的过程中。这两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这首诗《望见卜魁城》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还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艺术造诣。它不仅是清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文学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