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兰若题壁

古寺翠微里,风铃春殿间。
轻阴疑照水,薄雾欲藏山。
溪鸟通禅意,林花驻客颜。
忽惊尘世梦,钟磬响云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宝华兰若题壁》是清代诗人毛国翰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介绍
  • 毛国翰,清代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后人喜爱。毛国翰以其精湛的诗歌才华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而著称。他的诗作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情感,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作品原文
  • 古寺翠微里,风铃春殿间。轻阴疑照水,薄雾欲藏山。
  • 溪鸟通禅意,林花驻客颜。忽惊尘世梦,钟磬响云间。
  1. 作品赏析
  • 《宝华兰若题壁》是毛国翰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座古寺中的景色,通过“古寺”、“风铃”、“轻阴”、“薄雾”等词句,构建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佛教圣地中。
  • 诗中的“溪鸟”和“林花”则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最后一句“忽惊尘世梦,钟磬响云间”,则带有一种超脱世俗、向往佛门的意味,体现了毛国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志向。
  1. 写作背景
  • 根据现有资料,毛国翰创作此诗时可能正处在其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上,或许是由于某种心境的变化或是对于生活的一种新理解,从而促使他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情感的抒发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许多文人墨客都有类似的经历。
  1. 文化意义
  • 此诗不仅仅是一首描绘风景的诗作,它更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毛国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自然美和内心平和的体现。

《宝华兰若题壁》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慰藉。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毛国翰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