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帘壬午送灶

糕甜粥嫩催年事。年刚被、爆竹今宵催起。夜雪悄生寒,趁壶觞先醉。里巷人家争节物,早厨办、一杯香水。迎岁。便狮头腊鼓,牛鞭春意。
犹念暮景团圞,自寒扉掩后,锉烟冷腻。语笑旧儿童,悔枣梨嬉戏。镜听无人重跪拜,但老去、菱花羞对。憔悴。更凭谁说与,那时情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真珠帘壬午送灶’是清代文学家王闿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概述:王闿运(1833—1916),晚清时期的著名学者与文学家,字壬秋,又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的动荡时期,但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还是一位杰出的经学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学成就:王闿运的诗词作品丰富,尤其在词方面有着较高的评价。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通过描绘日常的琐事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糕甜粥嫩催年事。年刚被、爆竹今宵催起。夜雪悄生寒,趁壶觞先醉。里巷人家争节物,早厨办、一杯香水。迎岁。便狮头腊鼓,牛鞭春意。犹念暮景团圞,自寒扉掩后,锉烟冷腻。语笑旧儿童,悔枣梨嬉戏。
  • 诗意解读: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节日前夕的热闹景象。诗中的“糕甜粥嫩”预示着新春的到来,而“爆竹今宵催起”则传达出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信息。诗人用“夜雪悄生寒”渲染了节日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对严冬中团聚温暖的渴望。最后两句“犹念暮景团圞,自寒扉掩后,锉烟冷腻”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淡然态度。整首诗既展现了节日的欢愉氛围,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艺术特色
  • 简洁的语言:王闿运在这首诗中使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使得诗歌内容易于理解,同时又不失其深沉的内涵。这种语言风格体现了王闿运作为经学家的语言素养,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见解。
  • 情感的真挚:王闿运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无论是对节日的喜悦,还是对童年的回忆,都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这种情感的真实性使得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1. 文化意义
  • 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这首诗通过对传统节日的描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 邻里情谊的强调:诗中描述的场景展现了邻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邻里间的互动,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重视邻里和谐的价值观。
  1. 鉴赏与批评
  • 审美价值:这首诗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结构紧凑而富有层次感。
  • 批评观点:不同的学者对这首诗有不同的理解和评论。有的学者认为这首诗是王闿运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诗更多地体现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而非单纯的生活描写。这些不同的观点都为这首诗增添了更多的深度和广度。

王闿运的《真珠帘·壬午送灶》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气氛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王闿运的文学成就和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