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园

寂寞金谷旧,空庭容我过。
如何乔木里,偏是冷云多。
花气沈秋水,山光动女萝。
珠帘犹未卷,夜夜想笙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怡园》是清代文学家王元枢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怡园的怀念和情感。下面将详细解析《怡园》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简介
  • 王元枢:字斗南,号书门,出生于济宁,历任广东海南兵备道等职。他的诗歌作品《怡园》流传至今。
  • 创作背景:《怡园》的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其内容看,可能是在王元枢任官期间或归乡后所写,反映了他的情感世界和对怡园的记忆。
  1. 诗词原文
  • 寂寞金谷旧: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繁华金谷之地的怀念。
  • 空庭容我过:暗示着怡园虽已荒废,但仍让诗人得以徜徉其间。
  • 如何乔木里:通过“乔木”这一比喻,诗人描绘了怡园内繁茂的树木,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 偏是冷云多:冷云的出现,或许是诗人心境的象征,透露出一种孤寂或清高的氛围。
  • 花气沈秋水:花香弥漫,仿佛沁入了水中,形容了怡园中花香袭人的景象。
  • 山光动女萝:山光映照在女萝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联想到自然之美。
  • 珠帘犹未卷:夜幕降临时分,珠帘未卷,似乎在等待着某个人的归来。
  • 夜夜想笙歌:夜深人静时,笙歌声在耳畔回荡,令人难忘,反映出怡园夜晚的热闹与欢乐。
  1. 文学地位
  • 园林文学的代表作:《怡园》不仅是王元枢的作品,也是园林文学中的佳作之一。它通过对怡园四景的描写,展现了园林的生态美和文化内涵。
  • 自然美学的体现:王元枢在《怡园》中运用了朴素自然的生态审美手法,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怡园》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承载着王元枢对怡园的怀念,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