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月锄舅父

诗人岂愿以诗鸣,聊将胸中块垒平。
续座右铭崔子玉,哀江南赋庾兰成。
辟肌自是能分理,目治何妨便手营。
穷乃益工如不谬,伫看大集出觥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月锄舅父》是清朝诗人王希玉的作品,是一部融合了诗歌和哲理探讨的文学作品。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王希玉生于同治六年,早年就读于适园陈氏家塾,并担任塾师及评卷募友。他主张创办新学,曾任辅延学校和公立南菁学校的校董,并有显著的教育贡献。
  2. 内容特点:《和月锄舅父》是一首诗歌合集,集中反映了王希玉对于个人情感、社会问题以及哲学思考的表达。诗中不仅抒发诗人的情感,也探讨了人生哲理和社会责任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3. 文学价值:《和月锄舅父》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朝诗歌和王希玉生平的重要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了解清朝晚期的文化氛围,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发展。
  4. 艺术特色:王希玉的诗歌在语言运用上讲究音韵美,同时注重意象的营造与象征意义的传达。《和月锄舅父》中的诗句,如“凉月 如钩照画眉”等,都体现了这种艺术特色,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和月锄舅父》作为一部充满深意与哲思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王希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阅读《和月锄舅父》,人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清朝晚期的文化特征及其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