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苦忆峡山寺,今日舟从峡里过。
落涧泉声依旧壮,当楼松色比前多。
僧间侈数双禺典,我老慵挥落日戈。
为问白猿归洞后,有无消息到岩阿。
重游峡山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游峡山寺》是清代诗人史善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创作背景来看,《重游峡山寺》的写作时间是在诗人离开家乡后,经过多年努力后重返故地的一次旅程。诗中流露出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诗人十年苦忆峡山寺,而今日舟从峡里过,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与现实的感慨,以及在变迁中找到不变的心绪。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使得《重游峡山寺》成为了一个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
从诗歌内容上来看,诗人通过对峡山的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落涧泉声依旧壮,当楼松色比前多等句子生动描绘了峡山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心。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僧间侈数双禺典,我老慵挥落日戈等句,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些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立体。
从艺术手法来看,《重游峡山寺》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音韵和谐。通过对比与衬托的手法,诗人把对峡山的怀念与个人境遇的反思巧妙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特别是“落涧泉声依旧壮,当楼松色比前多”两句,通过对峡山自然景色的具体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与内心体验。
在文化价值方面,《重游峡山寺》不仅反映了清代社会的风貌,更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传递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人文情怀和历史沧桑的共同认识和情感共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重游峡山寺》是一首充满感情色彩、艺术价值和文化深度的古典诗歌作品。通过对诗作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