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萧森护讲堂,当年曾是午桥庄。
园开丞相秋花晚,席冷经师宿草荒。
山色尽收全粤壮,潮声遥送一城凉。
风尘满眼文章贱,倚剑危栏夕照黄。
菊坡精舍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菊坡精舍作》是清代诗人丘逢甲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菊坡精舍作》的介绍:
作者简介:丘逢甲,字仙根,号蛰仙、蛰庵、仲阏,又号仓海君、南武山人等。出生于清淡水厅铜罗湾(今苗栗市),十四岁中秀才,后考中举人并成为进士,曾先后担任过工部虞衡司主事、宏文、罗山、崇文书院主讲等职。他的生平经历复杂多变,从政到抗倭守土,再到参与台湾民主国的建设,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诗歌原文:这首诗的开篇“古木萧森护讲堂,当年曾是午桥庄”描绘了昔日的校园景象,古木参天,讲堂守护在其中;“园开丞相秋花晚,席冷经师宿草荒”则透露出岁月流逝,昔日繁华已不再,唯有历史的尘埃见证了这一切。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历史背景:同治九年订立《菊坡精舍章程》,对生徒来源有严格限制,要求较高:具有举人和贡、商、增、附、监诸生资格者,方准与试;粤秀、越华、羊城三书院考取前列者,可酌送与课。这表明当时的教育选拔有着严格的标准和程序。
《菊坡精舍作》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深度的诗歌。它不仅记录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