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大忠祠回咏木棉花

枯木寒鸦吊大忠,力回阳九气熊熊。
化身待挽芙蓉劫,洒血疑开杜宇宫。
铜鼓哀歌春庙古,铁椎奸魄满庵红。
扫除冰雪持炎运,合率群花拜祝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拜大忠祠回咏木棉花》是一首由晚清诗人丘逢甲创作的七言律诗,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他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文人和政治家,曾在台湾担任过多个要职,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他的诗文作品深受当时民众的欢迎,并在当时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阳枢星化木森森,撑拄南天夜不阴。
    赤制待除花九锡,紫琼分琢玉千林。
    五云拥护朝天面,万烛光明坠地心。

  2. 诗歌赏析

  • 在这首诗中,丘逢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兴衰和人民苦难的感慨。首联“阳枢星化木森森,撑拄南天夜不阴”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森林景象,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稳定。颔联“赤制待除花九锡,紫琼分琢玉千林”则用花朵和玉石作为比喻,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人民幸福生活的期盼。颈联“五云拥护朝天面,万烛光明坠地心”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尾联“遥怜电火开天手,坐看林花似雪红”更是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国家的命运之中,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祖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它通过丘逢甲独特的文学手法和深情的表达方式,传递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忧虑。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影响力,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