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雨归

鸣鸠声里晚霏霏,乱逐飞花点袷衣。
林气微寒云气湿,满兜春雨塔山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塔山雨归》是一首七言绝句,由清代诗人丘逢甲创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诗歌原文
    鸣鸠声里晚霏霏,乱逐飞花点袷衣。
    林气微寒云气湿,满兜春雨塔山归。

  2. 诗歌解读

  • 鸣鸠声里晚霏霏:这句描绘了晚霞中鸣鸠的叫声,以及随之飘落的花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
  • 乱逐飞花点袷衣:描述了花瓣随风飘舞的情景,仿佛在为诗人的外衣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 林气微寒云气湿:这句诗通过描写树木散发出的清新空气和湿润的云彩,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魅力。
  • 满兜春雨塔山归: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雨中漫步的情景,塔山在雨中显得更加美丽,春雨给塔山披上了一层新绿,也给诗人的心灵带来了洗涤。
  1. 作者介绍
  •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号仓海,台湾苗幕县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派诗人,光绪进士,未任职,后赴台湾各地游幕讲学。丘逢甲在甲午战争后极力反对清廷割台湾予日本,与唐景崧等人率台人抗日,事败内渡,从事教育,于广东镇平兴办学校。辛亥革命赴南京,举为参议院参议员,后病卒。
  1. 历史背景
  • 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占领,丘逢甲等爱国志士组织抗日活动,但最终失败。战后,丘逢甲投身教育事业,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的爱国情怀。他的一生充满了抗争和奋斗精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塔山雨归》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艺术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