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轮晦光兔魄死,海上群龙方戏水。力撼乾纽摇坤维,骇听东南大风起。
大风吹云云飞扬,八荒一气云茫茫。绝无天地但有海,只恐人物沉汪洋。
谁鞭电鞭鼓雷鼓?忽起蛟龙满空舞。池中方困人不知,世眼惊看得云雨。
一风三日不得停,云昏雨黑宵冥冥。直疑天老易混沌,万古无复长空青。
谁知淫烈有时定,妄用推测群相惊。风收云歇天地静,归龙卷雨微闻腥。
大海无波平如镜,沐浴日月还晶明。山中道人蕴道妙,六根清净容长少。
风声雨声寂不闻,独抚乾坤发长啸。
大风雨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风雨歌》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丘逢甲(1864~1912),谱名秉渊,字仙根,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乙未内渡后自署仓海君、南武山人、海东遗民、痛哭生等。他出生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祖籍为广东清远县(今广东省清城区),在清朝末期的文人中,丘逢甲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和教育家。他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有着显著的成就。作品原文及翻译:《大风雨歌》是一首充满力量感和历史感的诗歌。其原文如下:
乌轮晦光兔魄死,海上群龙方戏水。力撼乾纽摇坤维,骇听东南大风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惊涛骇浪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写作背景:
关于《大风雨歌》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没有详细的记录。但根据诗歌的内容和风格,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经历社会动荡或个人遭遇重大变故时创作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生动的形象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力撼乾纽摇坤维”一句,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也隐喻了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决心。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大风雨歌》不仅是一首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艺术珍品。它不仅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通过学习和研究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怀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