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九日十八叠韵寄伯瑶

江天漠漠纸鸢舞,秋入三阳霁无雨。
寒斋独客温乡语,海上桑田农谚古。
客中谁念悲秋人,天涯芳草歌伤春。
平生绮习刬除尽,冷落过岭东坡身。
岭外有人吟感遇,丹橘满林写佳句。
秋心不冷冬心暖,待起群阳斡元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二十九日十八叠韵寄伯瑶》是清朝诗人丘逢甲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丘逢甲(1864年—1912年),字仙根,号岭云,又号天人万里楼主,晚清著名爱国诗人和思想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族在广东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丘逢甲一生经历多次政治变革,尤其在戊戌变法期间积极参与政治改革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倡教育革新和文化复兴。
  • 诗词创作:丘逢甲的诗词创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象和表达爱国主义为主,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豪放之气。丘逢甲的诗作不仅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也被后世广泛传颂。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内容:《九月二十九日十八叠韵寄伯瑶》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秋入三阳霁无雨”等句子,传达了一种秋意盎然而又宁静的氛围。此外,“寒斋独客温乡语”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怀念故土的心情。
  • 翻译版本:根据现有资料,没有找到直接的《九月二十九日十八叠韵寄伯瑶》的现代汉语翻译版本。不过,可以通过对古诗文的注释和赏析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如“平生绮习刬除尽”一句,可以解释为诗人摒弃了往日的浮华与浮躁,专注于当下的生活。
  1. 作品特点
  • 意境深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著称。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内心的感慨。
  • 语言精炼:丘逢甲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精炼而有力的语言,每一句都充满了力量和美感。这种语言的使用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流畅而富有节奏感。
  1. 历史与影响
  • 历史地位:在文学史上,《九月二十九日十八叠韵寄伯瑶》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诗人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和读者对这首诗的评价颇高,认为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才华。许多学者还对诗中的主题、技巧以及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九月二十九日十八叠韵寄伯瑶》作为一首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对于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了解并欣赏这首诗无疑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