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趣园北上过访

巷僻寡车辙,秋风静掩门。
狂奴毷氉余,散发卧竹根。
故人走上国,过我寒雨轩。
投我五字诗,破我三径痕。
相见一相笑,把臂与细论。
不惜功名薄,惟期风雅存。
殷勤各欣赏,茗熟香炉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趣园北上过访》是清代诗人田同之的作品。在这首诗中,田同之以其独特的文学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向读者展示了与故人相逢的喜悦及文人之间的深情交流。以下将详细解析诗中的各个层面:

  1. 诗歌原文
  • 巷僻寡车辙,秋风静掩门:描述了诗人住所的清幽,门外无人经过,秋风轻拂,门扉紧闭,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 狂奴毷氉余,散发卧竹根:这里的“狂奴”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形容其放荡不羁、率性而为的性格;“散发”则描绘了他随意披散头发的形象,而“卧竹根”则暗示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平静。
  • 故人走上国,过我寒雨轩:表明诗人的友人从国家的另一侧来访,带来了惊喜和问候。
  • 投我五字诗,破我三径痕:通过收到友人的五言绝句,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被触动,仿佛那文字的痕迹划破了原有的宁静。
  • 相见一相笑,把臂与细论:展现了两人见面时的欢笑和亲密无间的对话,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互相理解。
  • 不惜功名薄,惟期风雅存: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更看重文人的风骨和雅致。
  • 殷勤各欣赏,茗熟香炉温:双方在品茶时的交流,不仅愉悦了身心,也让彼此更加了解了对方的生活态度和艺术情趣。
  1. 作者简介
  • 田同之(1677-1756):字砚思,别号西圃,山东德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官国子监学正。其作品《砚思集》为研究其生平提供了重要资料。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诗歌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与故人重逢的喜悦以及文人间的深厚情谊。
  • 意象运用:如“巷僻”“秋风”“竹根”等意象,既营造了一个静谧的场景,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语言风格: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古典韵味,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了解《徐趣园北上过访》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清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 艺术特色:该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句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其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 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徐趣园北上过访》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清代文人生活的缩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领略到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也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