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鼓声初动,清光已满天。
遥怜千里共,尚欠一分圆。
隔岸谁家笛,长江客夜船。
羁人当此夕,触绪未成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谯鼓声初动,清光已满天。
遥怜千里共,尚欠一分圆。
隔岸谁家笛,长江客夜船。
羁人当此夕,触绪未成眠。
《十月十四日夜泊荷叶洲对月有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秋,当时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的东屯和西屯一带,因避乱而居。诗中表达了作者漂泊在外、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以下是诗歌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书卷多情似故人,寒窗独夜思。戍楼上的更鼓声中断了行人的行进,戍楼外传来了孤雁哀鸣的声音。
今夜的露水已经变得凄清寒冷,一轮明亮的月光却是我故乡时的模样。
可叹那些年幼无知的孩子们,还不懂得怀念自己的故乡长安。
我的书卷像久别的老朋友一样充满深情,在寒冷的冬夜里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这首诗语言简练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比戍鼓与雁声、边秋与故乡、寒霜与月光、书卷与故人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杜甫深厚的人文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