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惊魂入梦频。惊心烽火满江城。如今风雨西窗下,怕听芭蕉点滴声。
思往事,意犹惊。升沉何必卜君平。它生愿学鸳鸯老,无浪无风了此生。
思佳客即景写怀,寄外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思佳客即景写怀,寄外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由左锡璇创作于清代。这首诗以夜雨声作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于战乱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中“夜夜惊魂入梦频”描绘了作者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频繁地被噩梦惊醒,反映了战争与动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影响。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感受,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态。紧接着诗人提到“惊心烽火满江城”,表达了对国家战事频发和城市笼罩的战争恐惧感,这种表达方式直接而强烈,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如今风雨西窗下,怕听芭蕉点滴声”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感与细腻观察。风雨交加的景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动荡中保持内心平静的能力与努力。这两句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将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诗中的“思往事,意犹惊。升沉何必卜君平”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深刻感慨。这里通过引用古代占卜术士的故事来表达对生活起伏不定的感叹。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强调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它生愿学鸳鸯老,无浪无风了此生”则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鸳鸯作为夫妻的象征,代表着和谐与稳定。诗人希望自己能像鸳鸯一样,即使面临波涛汹涌的海洋,也能保持平静与从容,过上无波澜的生活。这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
《思佳客即景写怀,寄外子》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