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半阑珊月半规,车轮无恙竞刀锥。
梦中亦觉生三耳,画里焉能斗十眉。
雁到春来翻北向,鹏须海运始南为。
何当载酒横箫去,风雨荒山读断碑。
次韵车宜年民部感春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车宜年民部感春诗》是清代诗人伊福讷创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
花半阑珊月半规,车轮无恙竞刀锥。梦中亦觉生三耳,画里焉能斗十眉。雁到春来翻北向,鹏须海运始南为。何当载酒横箫去,风雨荒山读断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对自然的感悟。诗中“花半阑珊月半规”形容了春天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而“车轮无恙竞刀锥”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其次,“梦中亦觉生三耳,画里焉能斗十眉。”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即在梦中也能听到三种不同的声音(可能指人的三种能力或三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而在画作中却难以分辨出谁是谁。
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例如,“雁到春来翻北向,鹏须海运始南为。”通过描写大雁和神鸟鹏的行为,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最后,“何当载酒横箫去,风雨荒山读断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热爱以及希望在风雨交加的荒凉山地上寻找历史痕迹的愿望。
《次韵车宜年民部感春诗》不仅是一首诗,更是对自然、生命、历史与哲学的综合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深刻的意象运用,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