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民祠

邦本重惟民,五常次以义。
素未析君圭,猝谁除戎器。
谁知德泽深,能动顽愚志。
南北纷干戈,晨昏资御备。
较诸肉食者,褒奖更宜至。
刻桷复丹楹,馨香报高谊。
勉哉东瀛民,无忘此宠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义民祠》是一部文学作品,它并非真实存在的实体建筑,而是虚构的场所,通常用于象征或纪念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正义和民义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或群体。以下是对《义民祠》的介绍:

  1. 文学作品背景:《义民祠》是明代文学家张溥为曾任崇明县令的王宫臻所写的生祠碑记。王宫臻因其治学严谨、文采斐然,且为朝廷要职期间公正不阿的性格,而获得了张溥的赞誉。该作品反映了张溥对于正直与刚正不阿的赞美之情。
  2. 文学作品特点:张溥通过碑记的形式,不仅记录了王宫臻的生平事迹,同时也表达了对王宫臻精神境界的肯定。这种以碑记形式展现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色彩,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道德和正义的坚持与推崇。
  3. 文学作品影响:作为祠官文学的一个代表,《义民祠》不仅展现了南宋文学的多维结构,还揭示了当时士大夫的心灵世界。通过对不同身份者的创作进行对比分析,学者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南宋文学的内蕴特质及其对个体心态的影响。
  4. 文学作品意义:通过《义民祠》,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祠官文学的独特魅力,还可以进一步探讨祠禄官制如何影响文学创作,以及这些文学文本如何成为理解南宋社会的重要途径。

《义民祠》作为一篇虚构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颂扬,更是对正义和道德价值的深刻体现。张溥的这篇碑记不仅是对王宫臻个人品质的认可,也是对当时社会正气的一种弘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