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矶其二

欲买丹青写十洲,谁知茎草即琼楼。
真山真水无人量,笑煞当年顾虎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弹子矶其二》是清代诗人光鹫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成鹫,号秋堂,又号白阳山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朱彝尊、厉鹗并称为“清词三大家”,其诗歌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善于捕捉景物的细微变化,抒发自己的情感。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清代中叶,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普遍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审美趣味。

  1. 诗歌原文
  • 诗句:“欲买丹青写十洲,谁知茎草即琼楼。”
  • 译文:我原本想用丹青画出这十洲的美丽景致,却惊讶地发现,这些美景只是眼前的茎草所构成的虚幻之楼。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慨,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的反差的无奈和讽刺。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通过“茎草”与“琼楼”的对比,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于理想化世界的深刻思考。
  • 情感表达:全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现实世界中美丽景象无法被完全描绘出的惋惜之情。
  • 语言风格:成鹫的诗歌语言清新脱俗,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自然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丽。

《弹子矶其二》不仅是一首反映自然美的古诗,也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作品。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清代诗歌的艺术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观察和理解自然之美的独特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