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草堂看桂

金风吹欲尽,桂放草堂幽。
色许东篱借,香随震泽浮。
月弦疑满魄,人静觉深秋。
花气浑教醉,何须促酒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击壤草堂看桂》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朱用纯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与哲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朱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明代诸生,入清后隐居教读,以治家格言闻名。
  • 诗歌时期:此诗作于明朝末叶至清朝初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转型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多有感时忧国之作。
  • 时代环境:当时社会正处于封建王朝的更替之际,文人对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与对新秩序的探索并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1. 作品原文
    金风吹欲尽,桂放草堂幽。色许东篱借,香随震泽浮。月弦疑满魄,人静觉深秋。花气浑教醉,何须促酒筹?

  2.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通过对桂花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美的赞颂和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自然常被视为美好和宁静的象征。
  • 隐逸情怀:从诗中可以看出朱用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述自己在草堂中的静谧生活,反映出他对现实纷扰的逃避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哲理思考:诗中的“花气浑教醉”一句,不仅仅是描写花香使人陶醉,更隐喻着人生若沉醉于世俗之中,可能会错过更深刻的生命体验。

朱用纯的《击壤草堂看桂》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