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满目临淄水,一半是,牛山泪。此地从来多古意:王侯无数,残碑破冢,禾黍西风里。
青州从事须沉醉,稷下雄谈且休矣!回首吴关二千里。
分明记得,先生弹铗,也说归来是。
青玉案 · 临淄道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玉案 · 临淄道上》是清代朱彝尊的作品,通过其深邃的文学表达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情感。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分析:
作者简介: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他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之一,与王士祯齐名,有“南朱北王”之称。朱彝尊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后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对清朝的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诗歌内容: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秋水连天的景象,以及牛山之泪的哀愁。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往昔的回忆,通过对古意的描述,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的变迁以及对王侯权力的反思。诗人通过对临淄道上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怀。
艺术特色:朱彝尊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感。《青玉案 · 临淄道上》便是其中的佳作,通过对临淄道上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
朱彝尊的《青玉案 · 临淄道上》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