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墩观海寄伯卿

海东直北路一线,横绝岭岫当其冲。
崚嶒势欲堕巨壑,赭圻日撼西来风。
立涛喷雪忽渟碧,云浮无际天垂空。
曦光晶射动不定,水银乍泻青烟蒙。
万斛舟簸万里浪,峭帆瞥尔轻于鸿。
少顷目駴足亦侧,直疑下有蛟龙宫。
昨年忆共雁门客,荷兰城古凌高踪。
振衣浮崄叹四绝,顾盼已足矜豪雄。
今来兀立更旷若,沧溟近远收双瞳。
翻于鲲鹿苦障翳,那如此境开心胸。
故人恨不一把臂,胜概领略谁为同。
题诗寄去颇自诧,此行真到蓬山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朱景英的《白沙墩观海寄伯卿》描绘了海东直北路一线壮丽的自然风光,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述,展现了大海的壮观与宏伟。该诗作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作品的具体阐述:

  1. 自然景观
  • 地理位置描述:诗中“海东直北路一线,横绝岭岫当其冲”一句,描绘出白沙墩观海位置的地理特征,即位于海东直北路沿线,横亘于山峦之间。
  • 自然景象描写:诗人以“崚嶒势欲堕巨壑,赭圻日撼西来风”等句,形象地刻画了海天一色的辽阔景象,以及日出时分太阳与海浪相互作用的壮丽场面。
  1. 情感表达
  • 情感寄托:通过对大海的描绘,诗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友人(伯卿)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
  • 艺术境界:朱景英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艺术境界,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与美丽,同时也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文化内涵
  • 文学价值: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白沙墩观海寄伯卿》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情趣。
  • 历史背景:诗中的自然景观与当时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当时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这首诗作创作于清朝时期,属于清代诗文集《畬经堂诗集》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情况和审美标准。
  • 创作地点:据记载,这首诗的创作地点为白沙墩,这不仅是诗歌描绘的对象,也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地方。

朱景英的《白沙墩观海寄伯卿》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自然的深情厚意。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清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