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梧一夜惊秋早。月底南鸿少。金猊香篆不禁风。遮得天涯路断画屏中。
帕罗费尽年时泪。欢怨浑忘记。秋更二十五声长。谁伴不眠人背合欢床。
虞美人 · 题费晓楼秋镫忆梦图,和渔川
介绍
朱祖谋的《虞美人·题费晓楼秋镫忆梦图,和渔川》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朱祖谋,字伯韩,晚号疆村、石湖居士等,清朝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作品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这首古诗通过“井梧一夜惊秋早”开篇,营造出一个深秋夜晚的氛围。井边的梧桐树在一夜之间感受到了秋天的寒冷,仿佛被惊醒,这既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也隐喻了时间的变化和生命的流逝。紧接着,“月底南鸿少”描绘了一幅夕阳下南飞的大雁渐渐稀少的画面,暗示离别或远行的意境。
“金猊香篆不禁风”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忧伤的氛围。金猊香篆,即点燃的香篆,随风摇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而“遮得天涯路断画屏中”,则通过画屏这一意象,表达了一种无法触及的情感距离和心灵的慰藉。画屏如同一道屏障,虽然挡住了外界的道路,却挡不住心中的思念。
“帕罗费尽年时泪。欢怨浑忘记。”这两句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忘却和释然。帕罗,可能是指某种纪念品或象征物,用尽了所有情感之泪,但那些欢乐和哀怨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秋更二十五声长”中的“二十五声长”可能是对古人在特定节日所吟诵的诗篇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暗含着岁月悠长,感慨时光易逝的意味。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孤独寂寞的感受以及对长夜难眠的无奈。
“谁伴不眠人背合欢床”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诗人孤独一人面对孤寂夜晚,没有伴侣陪伴,只能依靠合欢床度过漫漫长夜的无奈和辛酸。合欢床,通常用来比喻夫妇之间亲密无间的床榻,这里借指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孤独。
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情感释放的过程。朱祖谋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情感经历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作品,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