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华水仙

湘烟泛瑟,一笑迎风,是玉人归日。缄情未诉,荒翠冷、旧恨瑶宫消得。袜罗新步,肯轻放、凌波尘入。看等闲、京洛相逢,不坠素琼标格。
年年鹅筦吹春,只冰折瑶簪,应未吹湿。沙清月冷心事,在矾弟梅兄能识。一杯谁属,望渺渺、江天无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瑶华·水仙》是清代著名诗人朱祖谋所创作的一首词,创作背景是作者在1877年因病假归上海寓公期间。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朱祖谋:字藿生,一字古微,号沤尹,亦称彊村。他是晚清时期的词人、书法家,与陈衍、郑文焯、况周颐并称为“清末四大词人”。他的词作风格独特,融合了颜体的刚劲和柳体的婉转,展现了深厚的书法功底。
  1. 诗词原文
    湘烟泛瑟,一笑迎风,是玉人归日。
    缄情未诉,荒翠冷、旧恨瑶宫消得。
    袜罗新步,肯轻放、凌波尘入。

  2.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瑶华·水仙》通过描绘湘烟中女子的笑容和迎接春风的情景,表达了一种含蓄的情感和等待的心情。
  • 意象描绘:词中的“湘烟”和“迎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之中。
  • 艺术手法:朱祖谋巧妙地将音乐元素融入词中,如“湘烟泛瑟”,既展示了音乐的美妙,又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朱祖谋曾在光绪九年(1883)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右侍郎,但因病假归上海寓公。这段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体验生活和观察世界。
  • 词作背景:《瑶华·水仙》的创作背景是在他因病假归居上海期间,这段时间让他有机会静下心来品味生活,思考人生。这种心境的转变也体现在他的词作中,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内涵和哲理性。

朱祖谋的《瑶华·水仙》是一首集音乐性、情感性和哲理性于一体的佳作。通过对湘烟和迎风女子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同时,作品也反映了晚清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思想情感。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朋友来说,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