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沙犹曲,风恬浪不漩。
繁樯依断渚,孤鹜没遥天。
醉柳开新火,啼鹃破晓烟。
登高欣有赋,索价问榆钱。
上巳同外携儿子振裕登滕王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巳同外携儿子振裕登滕王阁》为清代诗人朱中楣的作品,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时节的江边景色。诗人以“水落沙犹曲,风恬浪不漩”开篇,形象地刻画了江水在春日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情景。紧接着,“繁樯依断渚,孤鹜没遥天”两句,诗人又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岸边密集的船只和远处飞翔的野鸭,使得画面生动且具有层次感。这种对自然细节的捕捉不仅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在情感表达上,《上巳同外携儿子振裕登滕王阁》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俗世的闲适与惬意。诗中的“醉柳开新火,啼鹃破晓烟”等词句,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到的一种心灵慰藉。此外,“登高欣有赋,索价问榆钱”两句,更是透露出诗人在登高远眺时的内心喜悦与自豪,以及对生活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在艺术风格上,朱中楣的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符合古诗的传统特点,也体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抒发,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和谐之美的追求。同时,这首诗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它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喜悦,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起伏与挑战。
《上巳同外携儿子振裕登滕王阁》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像是一部流动的画卷,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内心的情感都巧妙地融入其中。这首诗不仅值得细细品味,更应该被更多人传颂,让更多的人从中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