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 初霁看牡丹

好鸟初耕。坐老啼莺。桑鸠唤妇晚窗明。牡丹初放,尚带微醒。看青猊白,蓬莱紫,玉楼春。
雨中过半,些子新晴。闲拈小调咏芳卿。怕春归早,似笑还颦。有荼蘼伴,凌霄侣,惜花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香子 · 初霁看牡丹》是一首充满古典美的词,由明朝的朱中楣创作。此词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情趣。以下是对该词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朱中楣(字远山),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出生于江西庐陵(今吉安市)。他是明宗室议汶的女儿,同时也是李元鼎的妻子,户部侍郎振裕之母。他的文学作品如《石园随草》《文江唱和集》《镜阁新集》等都是其文学创作的代表。

  2. 词作原文:好鸟初耕。坐老啼莺。桑鸠唤妇晚窗明。牡丹初放,尚带微醒。看青猊白,蓬莱紫,玉楼春。雨中过半,些子新晴。闲拈小调咏芳卿。怕春归早,似笑还颦。有荼蘼伴,凌霄侣,惜花人。

  3. 艺术风格分析:此词在艺术风格上展现了深厚的古典美学基础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使用“好鸟”、“啼莺”等生动的自然意象,以及“青猊白”、“蓬莱紫”等富有神话色彩的词汇,朱中楣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代世界中。词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哲思,通过对春天、花鸟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朱中楣的《行香子·初霁看牡丹》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经典词作,更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和独到的艺术见解。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