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庙伏波铜鼓歌

波罗神庙东西壁,铜鼓大者径四尺。小者微杀五之一,郁仪结璘长合璧。
大者浮自海中来,小者浔水滩头得。縠纹龟纽吐光景,遗烈犹传马新息。
新息当时征交趾,据鞍目已无徵侧。范金铸此壮军声,蛮奴一闻皆辟易。
挝时曾堕浪泊鸢,擂罢还和武溪笛。宫门马久随劫灰,海边柱亦埋沙砾。
独留二鼓镇炎陬,贝阙深沉不敢慝。雌雄变化善飞腾,律吕铿鍧应潮汐。
冯夷喜时一扬枹,万里晴空飞霹雳。天吴震掉鲸鱼走,魑魅夔夔皆丧魄。
俚獠如云输宝钗,买费千头牛不惜。方今骅骝贺鼓车,百年耳不闻金革。
麟皮四县鳝尾击,《箫韶》一奏远人格。鼓兮安得置汝辟雍间,逢逢上掩岐阳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海神庙伏波铜鼓歌》是明代作家李梦阳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收录于其著作《明季小品》中。这首诗歌描绘了古代的祭祀场景和历史背景,通过描述祭礼仪式、铜鼓的形状与功能以及人们的精神寄托等细节,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一些解读:

  1. 祭祀活动:诗中的“南海神庙”指的是在南海地区进行祭祀的地方。这里的祭祀活动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活动之一,通常包括祈祷、祭拜等活动。
  2. 铜鼓的描述:“伏波铜鼓歌”的“铜鼓”,是一种古代中国的乐器,在民间信仰中常被用来驱邪避灾或作为仪式的一部分。它象征着力量与威严,并且在某些祭祀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3. 精神寄托:通过诗歌,作者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和神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