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雨丝丝。洗妆迟。怜煞愁红一片、弱难支。
金缕举。天香吐。试晴时。好博玉堂仙客、赠新词。
上西楼牡丹和心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西楼·牡丹和心斋》是由清朝诗人江珠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词的内容、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
诗词原文及其翻译:《上西楼·牡丹和心斋》原文如下:“东风吹雨丝丝。洗妆迟。怜煞愁红一片、弱难支。金缕举。天香吐。试晴时。好博玉堂仙客、赠新词。”。译文是:东风轻拂带来细雨,洗涤着我的妆容,却因满心的忧愁而迟迟未能打扮出来。娇嫩欲滴的花朵在风中摇动,仿佛在低语,让人心生怜爱。当阳光穿透云层洒落下来,花瓣上的露珠闪耀着光芒,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香气。此时正是赏花的好时节,好让那些在玉堂之中的文人雅士们,赠与我一首崭新的诗句。
作品鉴赏与背景:江珠的这首《上西楼·牡丹和心斋》创作于清朝时期,属于宋词风格。此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春天里牡丹花的美态,同时借物喻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之情。诗中的“东风吹雨”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合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整体而言,该诗词通过对牡丹花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美感,同时也透露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文化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牡丹常常象征着富贵与繁荣。江珠的这首诗词不仅捕捉了牡丹的视觉美,更赋予了它以情感色彩,使得牡丹这一传统符号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诗中提到“试晴时”,意味着在春暖花开之际,人们可以走出户外,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的价值观。
《上西楼·牡丹和心斋》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它不仅展示了江珠的艺术才华,也传递了中华文化中对于美的感悟与追求。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词无疑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细细品味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