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院

石幢祇树道人居,踏阁攀林野兴疏。
已厌乳乌群噪食,笑看溪鹭暗窥鱼。
绿槐垂穗依僧语,红药分畦对客锄。
谁识建章宫里使,输君一衲是樵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碧霞院》是一首清代的七言律诗,创作于明末清初,由朱嘉徵所写

这首作品不仅在诗歌的形式上具有独特风格,更在内容和意境上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和独到的审美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石幢祇树道人居,踏阁攀林野兴疏。
    已厌乳乌群噪食,笑看溪鹭暗窥鱼。
    绿槐垂穗依僧语,红药分畦对客锄。
    谁识建章宫里使,输君一衲是樵渔。
  2. 诗歌赏析
  • 主题思想: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图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愿望。
  • 艺术特色:全诗语言简练,意象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美好的境界。特别是“笑看溪鹭暗窥鱼”一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文化内涵:在文化内涵方面,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绿槐垂穗依僧语”中的“僧语”可能寓意着佛学思想,而“输君一衲是樵渔”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1. 写作背景
  • 时间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纷纷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寄托。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诗人开始转向诗歌创作,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寄托。
  • 地域背景:朱嘉徵是浙江海宁人,这一地理位置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浙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山水甲天下的地方,这里的山水美景为诗人提供了灵感来源。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碧霞院》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作为一首经典的七言律诗,它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 后世评价:后世学者对这首诗给予高度评价。如前所述,有研究指出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作品,还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1. 现代解读
  • 现代意义:在当代,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许多人仍然渴望找到心灵的安宁和生活的平衡。因此,这首诗依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
  •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许多诗人和作家会从这首诗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反映现代人内心世界的文学作品。同时,这首诗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碧霞院》不仅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古典诗歌,而且在文化和思想上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反思。无论是对于古代诗人的生活写照,还是对于现代人的精神追求,这首诗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