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冬日代东招鹤友

寂寞匡居俗念生,梅花笑我负清盟。
南柑已到香醪熟,可否前来话别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申冬日代东招鹤友》是清代诗人那逊兰保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从诗歌原文、作者信息、作品赏析以及相关背景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1. 诗歌原文
  • 诗的开头“寂寞匡居俗念生,梅花笑我负清盟”描写了诗人独自居住在僻静之处,周围环境显得格外寂静,而心中的世态炎凉却使他感到不自在,似乎在嘲笑自己辜负了那份高洁的情谊。
  • “南柑已到香醪熟,可否前来话别情。”表达了一种期待之情。诗人提到了南方的柑橘已经成熟,香气四溢,暗示着邀请好友来共饮美酒,共同分享这份喜悦,同时也可能是表达对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与思念。。
  1. 作者信息
  • 那逊兰保(1785年—1849年),字子安,号松崖居士,满洲镶黄旗人,清代诗人、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洒脱的山水画,也有细腻入微的词章。其代表作包括《壬申冬日代东招鹤友》、《秋夜月下听雨》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 作品赏析
  •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将梅花的傲骨与俗世的纷扰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人自身的清高情怀得以凸显。
  • 语言上简洁而富有韵味,既体现了诗人的才情,也展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特别是“寂寞匡居俗念生,梅花笑我负清盟”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更通过梅花的嘲讽,表达了对世俗诱惑的不屑一顾。
  1. 相关背景
  • 《壬申冬日代东招鹤友》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具体年份为壬申年,即公元1782年。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末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发展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的创作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和文化追求,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壬申冬日代东招鹤友》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段历史,反映了清代中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