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服飘飘葛履轻,登临聊此拟蓬瀛。
重阳节似春光好,三载官如秋气清。
海雾长年迷谷口,山风尽日卷涛声。
水仙一操真高绝,无复移情客姓成。
九日登打鼓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登打鼓山》是一首七言律诗,出自福建省福州市鼓山镇,创作于重阳节。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官途生涯的淡然心态。
诗中的“野服飘飘葛履轻,登临聊此拟蓬瀛”描绘了诗人轻松自在地穿着朴素衣物,登上打鼓山的情景。这里的“拟蓬瀛”意味着想象自己如同传说中的蓬莱、瀛洲一样,超脱尘世,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写照。
“重阳节似春光好,三载官如秋气清”则通过对比来强调节日的气氛与官场环境的迥异。在这里,“重阳节”象征着秋天,而“春光好”则代表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三载官如秋气清”则暗示着在官场上的清廉和淡泊,与大自然的清新和谐相得益彰。
“海雾长年迷谷口,山风尽日捲涛声”展现了打鼓山的壮丽风光。这里的“海雾长年迷谷口”形象地描绘了海面上的迷雾常年笼罩着山口,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而“山风尽日捲涛声”则描述了风吹过山峰时,海浪翻滚的壮观场面。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水仙一操真高绝,无复移情客姓成”则是对打鼓山上的植物——水仙花的赞美。这里的“水仙一操”意味着水仙花的独特姿态和高雅气质;而“真高绝”则进一步强调了水仙花的高洁品格。最后一句“无复移情客姓成”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山水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不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
《九日登打鼓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官场生活的淡然态度的展现,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得这首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