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洪钟阅古今,虹梁鳌柱屋沈沈。
销兵秦政成余习,忏佛萧梁本疚心。
一棒难超无量劫,万钧岂跃不祥金。
华严轮转熙朝后,始听蒲牢自在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永乐洪钟阅古今,虹梁鳌柱屋沈沈。
销兵秦政成余习,忏佛萧梁本疚心。
一棒难超无量劫,万钧岂跃不祥金。
华严轮转熙朝后,始听蒲牢自在音。
《觉生寺观永乐大铜钟》是清代诗人阮元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铜钟的宏伟造型和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古钟文化的尊重及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永乐洪钟阅古今,虹梁鳌柱屋沈沈。
销兵秦政成馀习,忏佛萧梁本疚心。
一棒难超无量劫,万钧岂跃不祥金。
华严轮转熙朝后,始听蒲牢自在音。
诗歌赏析:《觉生寺观永乐大铜钟》不仅是一首记录古代工艺和历史的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诗中的“虹梁鳌柱屋沈沈”形象地描述了铜钟的雄伟与庄严,而“销兵秦政成馀习,忏佛萧梁本疚心”则表达了对历史上政治动荡和文化冲突的反思。
诗歌创作背景:阮元的生平事迹显示他是一位致力于文化教育与学术发展的学者。作为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进士,阮元曾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傅等高位,并在历史馆倡修多部重要典籍,如《儒林传》、《文苑传》等,他在推动学术发展和文教复兴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因此,他的这首诗作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其学术追求和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
《觉生寺观永乐大铜钟》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意义的著作。它通过对永乐大铜钟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时工艺水平和文化成就,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