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稼堂先生见留草堂

耆旧已辽落,床前拜德公。
人余柱下史,身是鲁灵宫。
杞宋文何在,齐梁运易终。
吾犹及型典,信见剖鸿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潘稼堂先生见留草堂》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吴铭道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吴铭道,字复古,安徽贵池人。他出身于文学世家,父亲和祖父都以隐居生活而闻名。吴铭道继承了祖辈的志向,布衣终老,游迹半天下。他的诗歌多豪宕激楚之语,并有《滇海集》和《复古诗集》两部作品。
  2. 诗歌原文:《潘稼堂先生见留草堂》全文如下:”耆旧已辽落,床前拜德公。人余柱下史,身是鲁灵宫。杞宋文何在,齐梁运易终。吾犹及型典,信见剖鸿濛”。
  3. 诗歌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潘稼堂先生的敬意和怀念之情。首联“耆旧已辽落,床前拜德公”描写了岁月流逝、故人渐远的景象,以及对自己身份与地位的思考。颔联“人余柱下史,身是鲁灵宫”则通过对比自己与历史人物来强调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颈联“杞宋文何在,齐梁运易终”抒发了对古代文化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尾联“吾犹及型典,信见剖鸿濛”则表达了自己依然坚持原则、敢于面对困难的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潘稼堂先生见留草堂》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个人价值的坚守。这首诗也展示了吴铭道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和诗人生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