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安宁温泉

野性颇爱山,逢山便欲住。
那知此山中,幽胜复无数。
桃花艳春津,鳞鳞踏前路。
沈绿注芳池,悠扬滋暖露。
本非无垢人,幸可洗尘雾。
石壁奔云泉,聆风俨韶濩。
亭花映人肉,狂吟欲仙去。
灵窍覆千钟,贪看忘故步。
秾纤半帘日,流光不肯驻。
世俗未能遗,沉吟返三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安宁温泉》是清代吴铭道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下是关于这部文学作品的介绍:

  1. 文学背景
  • 作者生平:吴铭道(1598年-1673年),字复古,安徽贵池人,是一位布衣诗人,他继承了家族遗风,隐居生活至终。
  • 时代背景:作品创作于清代,当时温泉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方式开始流行。
  1. 主题内容
  • 山水情怀:《游安宁温泉》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隐逸生活:诗中的“野性颇爱山”反映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作者对隐逸文化的认同。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桃花艳春津”、“沈绿注芳池”等,这些意象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和诗意。
  • 语言风格:吴铭道的语言豪放而激楚,这种风格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得整首诗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
  1. 文化意蕴
  • 温泉文化:在清代,温泉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文人墨客喜爱的休闲活动场所。《游安宁温泉》反映了当时温泉旅游的文化特点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 隐逸思想:作品中透露出的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心灵宁静的态度,是对传统隐逸思想的现代诠释,体现了作者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视。

《游安宁温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人性、情感以及生活方式的一种深刻反映。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欣赏古代山水之美的机会,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反思现代生活的方式。

相关推荐